烏魯木齊訊(通訊員 崔振杰)“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是郭遠的信條。在2024年評比工作中,郭遠在年度評比中脫穎而出。在采訪提綱上關于“如何看待投票中你的票數(shù)斷層第一”的問題下他寫道:“工作就盡力做到最好,不因領導和同事看不到或者是一件很小的事就不認真去做。”這個回答與他的信條及同事對他謙虛踏實的評價如出一轍。2024年,郭遠參與投標項目40個,中標項目10個,中標金額近十億元,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詮釋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荀子《勸學》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郭遠的職業(yè)生涯正是這句古語的最佳詮釋。郭遠現(xiàn)任北新路橋集團國際工程事業(yè)部機關工程管理部主管,從2017年踏入北新路橋集團,他以普通施工員的身份扎根一線,歷經(jīng)八年磨礪,蛻變?yōu)榧夹g標編制的“精英”。他參與國內(nèi)外投標項目66個,完成技術標編制93份,用數(shù)據(jù)書寫奮斗篇章。
2017年,在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項目,他突破語言桎梏,從“不敢開口”到流利溝通,從圖紙生疏到高效竣工,每一步都印證著“跬步之功”。初到項目部,郭遠羞于自己的“中式英語”,不敢和巴方員工進行交流,害怕說錯了被嘲笑。在國外工作,語言是重要的“武器”。“項目領導和同事為了幫我克服語言難題,就把我安排到現(xiàn)場,便不得不和巴方工人溝通施工任務。一個星期后,我就能使用英語進行施工和設計方面的交流。”當年,郭遠就順利完成了兩個項目的英文施工設計及竣工圖繪制工作。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面對缺崗情況,他毛遂自薦兼任了項目綜合管理員及安全員,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2017年12月,一通來自家鄉(xiāng)的緊急電話擊碎了郭遠平靜的夜晚——幼子突發(fā)疾病入院。正當他手足無措之際,同事們紛紛伸出援手,四處打聽匯集出一份此病癥專家名錄,繪制出清晰的診療流程圖。這份溫情如同暗夜里的火把,不僅照亮了孩子的救治之路,更在郭遠心中點燃了溫暖火種。自此,郭遠立志為企奉獻,每當攻堅克難之際,總會想起那個冬夜。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困難是強者的墊腳石。”郭遠的職業(yè)生涯,始終與逆境同行。
在海外工作4年后,由于郭遠能力突出于2021年被調(diào)到機關市場開發(fā)部從事技術標及經(jīng)濟標編制工作。此時,國際事業(yè)部正處于初涉疆內(nèi)市場的時期。“當時整個事業(yè)部只有我一個專業(yè)對口的,雖然我沒有投標經(jīng)驗,但單位依然信任我。有壓力,但更有動力。”郭遠白天跟著部門同事學習,晚上自學技術標編制文件掌握要點,特別在當時總經(jīng)濟師介紹的“專家”下跟班學習,逐漸可以獨立完成技術標編制。
2024年2月,郭遠所在團隊再次時隔多年投標海外項目,海外作為國際事業(yè)部的主責主業(yè)郭遠和同事們既有壓力又感到興奮,他們鏖戰(zhàn)一個月完成了尼泊爾項目投標工作。那時他和同事吃在辦公室住在辦公室,困了趴桌子上睡會兒,餓了吃桶泡面……遺憾的是最終該項目未能中標。但他和同事們并未氣餒,反而越挫越勇,“大不了下個標再干一個月,有啥怕的?”。在市場部工作期間,郭遠共編制技術標54份,經(jīng)濟標3份,中標項目15個。榮譽加身時,他始終謙遜,不敢驕傲,郭遠的2024年度遺憾清單依然寫著“因為過多地側(cè)重投標工作,忽略了對項目的檢查指導,不利于系統(tǒng)提升,未全面履行好崗位職責。”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在郭遠看來,“學習是永不過時的投資”。從巴基斯坦歸國后,他意識到專業(yè)知識的短板,毅然開啟“充電模式”。白天忙于標書編制,夜晚則化身“備考學子”,啃讀公路工程規(guī)范、鉆研市政工程案例,最終一舉通過自治區(qū)二級建造師考試。為提升技術競爭力,他積極參加BIM中級工培訓,結業(yè)時成績名列前茅。更與團隊合作研發(fā)《一種提高路面基層結合強度的施工方法及設備》,獲國家發(fā)明專利授權。
他的“好學”不止于書本。他指導項目QC成果9項,其中3項獲兵團級工法榮譽。即便工作繁重,他仍堅持每日學習兩小時,目標直指一級建造師資格。“專業(yè)能力是底氣,終身學習是習慣。”這句話,被他工整地寫在筆記本扉頁,亦刻入職業(yè)生涯的每一步。
八載春秋,郭遠以“篤行”為舟,以“堅韌”為槳,以“勤學”為帆,在北新路橋的航程中破浪前行。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荀子《勸學》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郭遠的職業(yè)生涯正是這句古語的最佳詮釋。郭遠現(xiàn)任北新路橋集團國際工程事業(yè)部機關工程管理部主管,從2017年踏入北新路橋集團,他以普通施工員的身份扎根一線,歷經(jīng)八年磨礪,蛻變?yōu)榧夹g標編制的“精英”。他參與國內(nèi)外投標項目66個,完成技術標編制93份,用數(shù)據(jù)書寫奮斗篇章。
2017年,在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項目,他突破語言桎梏,從“不敢開口”到流利溝通,從圖紙生疏到高效竣工,每一步都印證著“跬步之功”。初到項目部,郭遠羞于自己的“中式英語”,不敢和巴方員工進行交流,害怕說錯了被嘲笑。在國外工作,語言是重要的“武器”。“項目領導和同事為了幫我克服語言難題,就把我安排到現(xiàn)場,便不得不和巴方工人溝通施工任務。一個星期后,我就能使用英語進行施工和設計方面的交流。”當年,郭遠就順利完成了兩個項目的英文施工設計及竣工圖繪制工作。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面對缺崗情況,他毛遂自薦兼任了項目綜合管理員及安全員,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2017年12月,一通來自家鄉(xiāng)的緊急電話擊碎了郭遠平靜的夜晚——幼子突發(fā)疾病入院。正當他手足無措之際,同事們紛紛伸出援手,四處打聽匯集出一份此病癥專家名錄,繪制出清晰的診療流程圖。這份溫情如同暗夜里的火把,不僅照亮了孩子的救治之路,更在郭遠心中點燃了溫暖火種。自此,郭遠立志為企奉獻,每當攻堅克難之際,總會想起那個冬夜。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困難是強者的墊腳石。”郭遠的職業(yè)生涯,始終與逆境同行。
在海外工作4年后,由于郭遠能力突出于2021年被調(diào)到機關市場開發(fā)部從事技術標及經(jīng)濟標編制工作。此時,國際事業(yè)部正處于初涉疆內(nèi)市場的時期。“當時整個事業(yè)部只有我一個專業(yè)對口的,雖然我沒有投標經(jīng)驗,但單位依然信任我。有壓力,但更有動力。”郭遠白天跟著部門同事學習,晚上自學技術標編制文件掌握要點,特別在當時總經(jīng)濟師介紹的“專家”下跟班學習,逐漸可以獨立完成技術標編制。
2024年2月,郭遠所在團隊再次時隔多年投標海外項目,海外作為國際事業(yè)部的主責主業(yè)郭遠和同事們既有壓力又感到興奮,他們鏖戰(zhàn)一個月完成了尼泊爾項目投標工作。那時他和同事吃在辦公室住在辦公室,困了趴桌子上睡會兒,餓了吃桶泡面……遺憾的是最終該項目未能中標。但他和同事們并未氣餒,反而越挫越勇,“大不了下個標再干一個月,有啥怕的?”。在市場部工作期間,郭遠共編制技術標54份,經(jīng)濟標3份,中標項目15個。榮譽加身時,他始終謙遜,不敢驕傲,郭遠的2024年度遺憾清單依然寫著“因為過多地側(cè)重投標工作,忽略了對項目的檢查指導,不利于系統(tǒng)提升,未全面履行好崗位職責。”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在郭遠看來,“學習是永不過時的投資”。從巴基斯坦歸國后,他意識到專業(yè)知識的短板,毅然開啟“充電模式”。白天忙于標書編制,夜晚則化身“備考學子”,啃讀公路工程規(guī)范、鉆研市政工程案例,最終一舉通過自治區(qū)二級建造師考試。為提升技術競爭力,他積極參加BIM中級工培訓,結業(yè)時成績名列前茅。更與團隊合作研發(fā)《一種提高路面基層結合強度的施工方法及設備》,獲國家發(fā)明專利授權。
他的“好學”不止于書本。他指導項目QC成果9項,其中3項獲兵團級工法榮譽。即便工作繁重,他仍堅持每日學習兩小時,目標直指一級建造師資格。“專業(yè)能力是底氣,終身學習是習慣。”這句話,被他工整地寫在筆記本扉頁,亦刻入職業(yè)生涯的每一步。
八載春秋,郭遠以“篤行”為舟,以“堅韌”為槳,以“勤學”為帆,在北新路橋的航程中破浪前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