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百川,剎那山寺,四海集散,水波漫漫。
來到中鐵七局海外公司已經4個月了,時間如流水悄然而過,在這匆匆歲月中,耕耘的汗水滋潤了腳下的土地,知識的實踐充滿了身體的筋骨,技能的鍛煉打下了堅厚的基礎…
從入職之時,前輩講師源源不絕的教詢,特訓場上不絕于耳的團隊吶喊,到跨越彼大洋的飛機上的彷徨,抵達異國時的新奇,來107項目的興奮,到現(xiàn)場曝曬的無情烈陽,微風送來的絲絲清涼,白云下的美景和略顯不溫柔的驟雨…一路走來,恰似人間無數,點點滴滴,令人難以忘懷。
公司培訓的時候大概是打工人最為美妙的時間,在這里有著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能夠作為團隊一員一起合作奮斗的快樂,也有熱心我們照顧的公司領導。作為新員工,領導的關懷總是必不可少的,在工作的知識的傳授上,前輩們更是不遺余力,這些更加堅定了我對工作的信心,對公司家文化的認同。
在跨國的航班上,看著眼前這條橫跨印度洋的航線,在身體疲勞卻又睡不著的座位上,心中不禁又有了些許波瀾。“我怎么走的這么遠?”,“國內也挺好的…”,“回不去了咋辦”,“這飛機不會出事吧,掉這大洋里就完蛋了!”,“經過其他國家的時候,會不會有匪徒拿火箭炮打飛機,真嚇人!”。想著自己在飛機上,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這段話“每一次的旅行,都是一次孤獨”,想起了年少的自己獨自坐火車前往大學的那一天,那天自己有沒有傷感已經印象不深了,少年的我滿眼都是成長獨立的字眼,希望闖一闖,拒絕了父母的陪送,當時更多的或許是興奮與激動,后來我卻是更加懷念家中的漿水面。時間讓我成長,我能懂得更多,我已經不再是當時一腔熱血的少年,我懂家了,懂得了什么叫責任,什么叫父母。航班的餐盒已經發(fā)放了兩次,看著外面漆黑的一片,我更懂得了我選擇了這條路,我就要走下去。
到達贊比亞的第一天,是個大陰天,風刮的很大,溫度也很舒服,這樣的天氣我至今都有些懷念,后來就很少有了。經過辦事處領導的悉心照料,在隔離結束后,唐書記帶領我們驅車950km,歷經兩天從贊比亞首都LUSAKA來到了贊比亞MUCHINGA省107項目,107項目位于贊比亞通往坦桑尼亞的T2主干道,原有路面年久失修,對其進行擴建成寬11米的雙層瀝青混凝土路面。
快到營地時在路上看見了項目上的施工人員,一個個都身穿長袖工作服,裝備齊全,看著車里自己單薄的T恤,我想這些老師傅都不怕熱嗎,穿這么厚干什么,我以為是老師傅太過于保守。但是,很快啊,在我現(xiàn)場工作幾天后,看著自己界限分明的胳膊和脖子,我就知道這是我太年輕,我大意了。
到達營地后,感覺營地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很多,起碼這集裝箱房子我還是沒有住過,餐餐大魚大肉相伴的生活也無可避免,西瓜,香蕉,蘋果,橙子都OK,百事,可口,芬達,紅牛,功夫,都也還行,咳咳!營地的生活自然是沒問題的,工作也要很努力的。
作為一名駐場的技術人員,第一天正式外出我就感受到了非洲的下馬威--烈日卓陽,中午在路面上用餐、休息,風餐露宿,塵土飛揚或許如此。一天下來,師傅問我怎么樣,我說:很累。師傅回答我說:這才萬里長征第一步,慢慢來,后面就適應了。過一陣子,確實如此,人總會適應環(huán)境,待久了也覺得沒什么,也就那樣,吹風的時候還是很涼快的。
一天又一天,半個月過去,我原本以為自己已經適應這樣的工作,不想有一天我還是感到了寂寥,我感覺到了一個字“熬“,”熬“改怎么熬,熬粥那樣熬嗎,我也不是很懂。一次,我正蹲著躲避陽光直射,百無聊賴,抬頭之間,那一刻,我從心靈深處感覺到了它—-真漂亮啊,仿佛一副美妙的畫卷,它挺立在那里,我拿起手機記錄了下來發(fā)給朋友,朋友說你學了攝影啊,這個角度可以。其實那顆樹,我已經在樹下用餐了好多天了,原來,真的有靈感這回事,我感受到了快樂,享其樂也,則意無窮盡矣。我知道了,我可以有”新“可以對抗”熬“,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新的東西,新獲得的知識,新的風景,而不是重復某一天。
滾滾星河,繾綣夜夜,四方之志,星火燎原,格物致知,善心善行。賀君少年勤勉,青年奮進,中年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