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涼入骨髓,人,烈如火焰。已過中秋而月仍盈盈。凌晨兩點,片石混凝土擋墻澆筑現(xiàn)場,青絲少年白發(fā)翁,都緊張有序的在各自的崗位忙碌著,好像在忙碌中忘了紛爭雜事,在忙碌中忘了兒女情長,甚至在忙碌中忘了姓甚名誰。偶然談起,唏噓幾聲,不好意思的說出一直是心中有夢的人。
青絲少年,尚未成家,說是好好掙幾年錢,回農村老家翻修老屋、孝敬二老、娶妻生子。言語中透露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憧憬。白發(fā)老翁,上有老下有小,未到退休養(yǎng)老之際仍需拼命奮斗,說是等兒女大學畢業(yè)、父母百年之后,便可享人間清福。交談時露出兩排被香煙熏的微黃的牙齒,上揚起那滿臉皺紋的嘴角,彷佛遛彎、打牌的養(yǎng)老生活近在眼前了。
其實,在這匆忙的小山城,到處都是逐夢的人,而我,也不是旁觀者?;蚬Τ擅?,或飛黃騰達,或日進斗金,每個人都免不了俗,金錢、權力、榮譽在一定意義上已經(jīng)不再是物質上的追求,而是對人生價值的一種肯定,是對自己辛勤付出的一種回報。滄海一粟的堅持著,舉步維艱的奮斗著,將生活想象成各種美好的形狀,即使平庸如草芥,都不曾牽扯過迷茫、混沌、敷衍。除了偶爾會出現(xiàn)淡淡的挫敗感,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用時光煎熬著年輕的稚嫩,磨礪著年輕的鋒芒,將這血脈中的激昂丟進成長的河流。
夜雨敲窗,河水擊石,行車呼嘯而過,萬物悄然而眠,眾生皆苦,眾生皆奔波。無所謂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讀過索達吉堪布的《苦才是人生》,書中說人生就是與苦難相生相伴,不管我們是否承認,我們也在不斷的與苦難抗爭。痛并快樂著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過程和結局都有了,再去計較什么就顯得有些貪婪了?;ㄙM一點時間去探索、去發(fā)掘、去等待,甚至去流淚,將微笑、得意、失落、沉默付諸于腳下的路,畢竟,在實現(xiàn)夢想以前,我們都只是命運掌心凌亂的線。
手機里單曲循環(huán)著羅大佑的(追夢人),將音量調到最大來反擊發(fā)電機的轟鳴,披上一件軍大衣來抵御寒夜的親撫,跺一跺因保持一個姿勢而麻木的雙腳。近乎狂歡的孤獨著,也近乎孤獨的狂歡著,享受著熙熙攘攘的忙碌。正如歌詞所言: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發(fā),讓它牽引你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