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
文同文化系列之六
謁文同墓(現(xiàn)代詩)
鄭建軍
青山環(huán)抱,時光沉淀
在鹽亭永泰的文同村間
那座墓靜臥成歲月的詩篇
原墓曾歷風雨,解放初有遺跡
重修于1984年的七月天
竹木搖曳似在向世人訴說
四十余畝天地鋪展
四萬株竹樹啊傾吐思念
圓形的墓高挺如歷史的碑悲嘆
三米的高度隱藏無盡的懷緬
直徑六米,周長18.85米的一個圓
像他圓滿的藝術繪就無缺的圈
墓前碑三通品字般排列
鐫刻著往昔
故事千年
正中的主碑上篆書“胸有成竹”
字跡古樸耀眼的風骨盡顯
“故宋文同之墓”六個大字
左碑講述生平事跡如畫卷
右碑記重建以示傳承的信念
墓園顯示古樸莊重肅穆的畫面
四周竹木蔥郁幽靜如夢幻一般
謁墓者來來往往不間斷
在這里
與文同跨越時空相見
2025年2月16日作于西安·鐵建水岸雅苑

文同墓
文同(1018年~1079年),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人。北宋官員,著名畫家、詩人。
文同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進士,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歷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陜西洋縣)等知州或知縣。元豐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吳興)就任,世人稱文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歲。
文同曾?!缎绿茣罚壬迷娢臅?,深為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贊許,尤受其從表弟蘇軾敬重。蘇軾曾稱贊他為詩、詞、畫、草書四絕。他曾深入竹鄉(xiāng)觀察體會,下筆迅速,以墨色深淺描繪竹子遠近、向背。畫家米芾稱贊他 “以墨深為面,淡為背,自與可始也”。開創(chuàng)了墨竹畫法的新局面。他的草書已經(jīng)失傳,尚有四幅墨竹傳世。后人編有《丹淵集》四十卷,拾遺二卷,附范百祿所撰墓志及家誠之所撰年譜。
文同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進士,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歷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陜西洋縣)等知州或知縣。元豐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吳興)就任,世人稱文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歲。
文同曾?!缎绿茣罚壬迷娢臅?,深為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贊許,尤受其從表弟蘇軾敬重。蘇軾曾稱贊他為詩、詞、畫、草書四絕。他曾深入竹鄉(xiāng)觀察體會,下筆迅速,以墨色深淺描繪竹子遠近、向背。畫家米芾稱贊他 “以墨深為面,淡為背,自與可始也”。開創(chuàng)了墨竹畫法的新局面。他的草書已經(jīng)失傳,尚有四幅墨竹傳世。后人編有《丹淵集》四十卷,拾遺二卷,附范百祿所撰墓志及家誠之所撰年譜。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