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訊(通訊員 徐文國) 六月,驕陽似火,與往年一樣,“安全生產(chǎn)月”如期而至。但今年的主題——“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暢通生命通道”——卻如同一股清泉,注入心田,帶來更深的觸動與思考。一名扎根工地的老安全員這一個月密集的學習、演練和反思,讓我對“安全”二字有了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
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蛻變
過去,“安全”有時更像是一項強加的任務、一份需要簽字的文件。但今年的活動,尤其是“人人講安全”的倡導,真正撬動了觀念的轉(zhuǎn)變。班組會上,不再是安全員“一言堂”,老師傅們分享幾十年的安全經(jīng)驗,新工友也大膽提出自己觀察到的隱患點。那份“安全關乎你我他”的共識,在一次次坦誠的交流中凝聚。我切身感受到,“安全”不再是冰冷的規(guī)章制度,而是每個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需求與責任。當看到平時大大咧咧的老李主動檢查滅火器壓力,當聽到小王在休息時向新工友講解安全帽正確佩戴的重要性,我知道,“我要安全”的種子正在每個人的心中生根發(fā)芽。
“會應急”,是守護生命最硬的底氣
“個個會應急”絕非一句口號。那是慌亂中的燈塔,是絕望時的生路。而掌握心肺復蘇、滅火器使用、簡易擔架制作這些技能,不再是紙上談兵。當在模擬場景中成功“救出”工友,那份成就感和踏實感是巨大的。我明白了,“會應急”不是期待事故,而是賦予我們在萬一發(fā)生時,守護自己、救助他人的力量。這份能力,是生命最硬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