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曾想過,會在有看一部電源時熱淚盈眶。之前在微博看了《我和我的祖國》的預(yù)告片很感動,因此早在國慶之前早早買好票,果然沒有令人失望??戳酥?,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也正是這波瀾起伏的心緒,迫使我坐到桌前拿起筆來,思考這里面的原因。思來想去,慢慢想明白,是因為觀照之后,知道一切“來之不易”;是因為重新思考,明白國家對自己的意義。不僅僅是國家,單位對自己的意義也在思考中重新建構(gòu)。
在《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中,在《前夜》這一部分中,天安門廣場電動旗桿設(shè)計者林志遠缺少關(guān)鍵性的金屬材料,可能無法完成電動升旗的任務(wù),就在這時,發(fā)生了讓人熱血沸騰的一幕:一個老人拿著自己的煙袋鍋顫顫巍巍地闖進那個狹小地實驗室;一對父母抱著滿月的孩子,把他的長命鎖放在辦公桌上;一位大學(xué)教授把實驗室里唯一的一塊稀有金屬捐了出來……在《相遇》這一部分中,原子彈實驗室里突發(fā)緊急急報,在大家緊急撤離的時候,一個無名的科學(xué)家用自己的身體搶救了這個實驗成果,并提出實驗關(guān)鍵的一步的做法。這個無名的科學(xué)家整整三年“人間蒸發(fā)”,連深愛的戀人也放棄了,直到這次輻射感染才得以“重見天日”。第一個原子彈爆炸成功了,但是這個名叫高遠的科學(xué)家,卻在幾十年后才被人所知。
像林志遠和林志遠背后的百姓們,高遠和高遠的同伴們,這樣的人還有多少呢?在中國成立以及快速發(fā)展的這幾十年,背后隱藏了多少無名的百姓和科學(xué)家?他們不是不可以自私自利,不是沒有能力去更好的地方,他們只是選擇集體的利益、選擇國家的利益。我們今天所獲得的美好生活,背后是因為有無數(shù)中國人在負重前行。我知道這一切來之不易, 尤其是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落后挨打的境況一步一步走出來,我也曾無數(shù)次感激和自豪。但是,今天我思考的是另外一個問題,我想談一談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選擇問題,也想談一談國家之于個人以及單位之于我的思考。
我們常常認為選擇集體、國家的利益是一種自我利益的犧牲,但是細細思考,這種不計個人得失選擇集體利益的結(jié)果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反哺”。
有一次跟前輩吃飯,他曾跟我說了一句話,我記憶猶新。他說,在單位好好干,單位發(fā)展好了,你才會發(fā)展好。那時候?qū)@句話不是很明白,但是覺得很特別。如今細細思索這句話,才覺出深意來。年輕的時候,眼里只有自己,一心更多的是想著自己能有什么好處、能得到多大的發(fā)展。但是,如果眼界稍微大一點的話,其實更該看到,自己的利益和成長無不與自己的單位息息相關(guān)。如果工程干好了,單位變強了,自己的機會難道不是更大、更多嗎?如果自己僅僅寄生于單位獲取利益而不去關(guān)心把單位發(fā)展好的話,這顆大樹遲早也被榨干,唇亡齒寒,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到時候,喪鐘為誰而鳴?就像今日之中國,因為中國國力強盛,中國人在外面旅游、留學(xué)、工作無不被人重視。就像哈佛大學(xué)許吉如在《我是演說家》上分享的故事一樣,她在美國的時候,班上一名來自敘利亞的同學(xué)在得知她畢業(yè)之后回中國時,對她說道:“我很羨慕你,我的國家常年在內(nèi)戰(zhàn),雖然今天我們都是在美國的留學(xué)生,但是我們各自還有一個身份——我的身份叫敘利亞難民,而你的身份叫中國國民。”演講中有一段,記憶猶新,許吉如說:“你不必非得在別人的國土上,成為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個體,才能被尊重。你就踏踏實實地做一個哪怕普普通通地中國人,也會被善待。因為你的背后是一個穩(wěn)定的國家,而世界對你的國家,充滿敬畏。”這讓我想起《何以為家》這部電影,一個敘利亞小男孩沒有家人的疼愛和庇護,整個家庭沒有敘利亞這個國家的疼愛和庇護,而像蛆蟲一樣掙扎在生活的最底線。對于他們,沒有國,沒有家,也沒有生活和愛,電影名“何以為家”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國和家之間的關(guān)系。而我們常常說“把單位當(dāng)自己家”,其實,細細思索,單位和家的關(guān)系,與上述國和家的關(guān)系一模一樣。
我想,單位對于個人的意義,就像國家對于個人的意義。如果說,今天我們比較體面而有尊嚴的立足在世界上,并備受世界各國重視的話,那是祖祖輩輩無數(shù)人努力建設(shè)國家的結(jié)果,那是無數(shù)中國人用自己的辛勞和付出澆灌出的美麗花朵。而在各行各業(yè)的小世界里,如果說,你想體面而尊嚴的立足在行業(yè)里,備受同行敬重的話,就要努力建設(shè)好自己的單位,單位強則少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