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訊(通訊員公文妮)清廉乃為政之魂。清廉,是復興民族之本。清廉,是建設國家之根。
周總理年少負壯氣,胸懷鴻鵠之志,直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也確實用一生去踐行了自己崇高的理想,致力于服務人民、獻身于黨的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周恩來總理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作為黨的領(lǐng)導人,講究勤儉清廉樸素。在國泰民安的日子來臨后,他仍保持著一貫作風。他燃燒自己的過程中,沒有利用自己的職權(quán)營私舞弊,也沒向人民大眾“伸過手”。他時刻要求身邊的所有人都清正廉明,堅決反對貪污腐化。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肅連年旱災,人民缺衣少食,生活苦不堪言??偫肀銕еZ食、棉衣等賑災物資派組前往。他面對稍加裝飾的房屋,直言:“我不進,那不是我的家!”總理義正言辭,拒絕改善家里的設施,認為自己要以身作則,帶個好頭。他一身正氣,秉持和發(fā)揚了黨艱苦奮斗、樸素節(jié)儉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是克己奉公的典范。
黨的十八大以來,秉承“自我革命”和“廉潔自律”的理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敢想敢做的魄力和矢志不渝的決心,堅持反腐斗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老虎”“蒼蠅”一起打。所以“為政之要,日公于清,成家之道,日儉于勤”就頗為重要了。時代的洪流滾滾向前,為完成第二個百年強國目標,清廉不應只存在于仕途之中。
青春,是詩歌中的仲春,是一生中的仲春,夢想在此起航,國之棟梁在仳開始閃耀。而清廉,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之一,是締道時代的石基,是青春永不褪去的底色。少年強則國強,同樣,少年清廉則國清廉。清廉一直伴我們身側(cè),它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guān),我們理應將其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形,將口頭的理念落實到生活的細微之中去。平凡人的“清廉”可以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可以是一針一線,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抑或是堅決執(zhí)行、遵守生活中的規(guī)則和道德規(guī)范.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清廉二字不應只是隨口吐露的無稽之談,更應是人人心中的一顆春的種子,慢慢地會芬芳馥郁,萬紫千紅。我們要以“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勇氣和決心,以“九萬里風鵬正舉”的昂揚志氣,以“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清廉之風為新時代的浪潮增光添彩。